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肾友专栏 > 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患者如何使用拟钙剂?

更新时间:2019-05-10    编辑:管理员    浏览:1153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随着肾功能的减退,会出现钙、磷、活性维生素D代谢的紊乱,进而刺激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分泌,最终导致继发性甲旁亢(SHPT)的发生——可导致骨病、心血管钙化、异位软组织钙化等不良后果


  目前临床常用于治疗CKD患者SHPT的药物有:磷结合剂、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拟钙剂等。近日,拟钙剂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应用共识专家组就拟钙剂在CKD患者中的应用发布了相关建议,一起来看一下吧!

  拟钙剂的药代特点

  目前拟钙剂药物包括盐酸西那卡塞、Etelcalcetide和Evocalcet。盐酸西那卡塞是目前唯一在中国上市的拟钙剂,于2015年2月在中国上市,并被批准用于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的SHPT”。

  经细胞色素P450(CYP)3A4、CYP2D6、CYP1A2等多种酶代谢。主要经肾脏排出(80%),另约17%经粪便排出。口服后2-6 h血药浓度达峰值(Cmax)。与食物同服,盐酸西那卡塞的Cmax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可增加50%-82%。该药呈双相消除,消除半衰期为30-40h。连续给药7d血药浓度达稳态。Cmax和AUC随给药剂量的增大而成比例地增加。盐酸西那卡塞体内分布广泛,表观分布容积为1000 L。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3%-97%,透析不能清除。

  拟钙剂的使用方法

  口服盐酸西那卡塞,初始剂量为成人25 mg(l片),每日1次,随餐服用,或餐后立即服用。药品需整片吞服,不建议切分后服用。

  拟钙剂给药初期及剂量调整阶段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在服药前测定iPTH和血清钙。给药初期阶段及剂量调整阶段(目标为开始给药后约3个月),每两周测定1次iPTH浓度,每周测定1次血清钙;维持期至少每2周测定血清钙;iPTH水平基本稳定后,每月测定1次。在充分观察患者iPTH及血清钙、血清磷的基础上,可逐渐将剂量由25 mg递增,增量调整幅度为每次25 mg,增量调整间隔不少于3周,最大剂量为100 mg。最大剂量使用两个月iPTH无下降考虑拟钙剂治疗无效。

  拟钙剂的常见不良反应

  胃肠道不良反应

  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胃部不适、食欲不振和腹胀等,发生率与患者使用拟钙剂的剂量密切相关。为减轻胃肠道反应推荐患者下午或夜间服药。患者的胃肠道症状一般较短暂,程度轻微至中度。症状明显者建议给予对症处理。

  低钙血症

  研究显示,服用拟钙剂后的血清钙下降较常见,但是出现血清钙低于75 mg/L(1.8 mmol/L)的患者比例较少;停药后,大部分患者血清钙浓度均可缓慢恢复。

  由于发生低钙血症时会导致QT间期延长、麻痹、肌肉痉挛、心律不齐、血压下降以及癫痫等临床症状,因此建议在服用拟钙剂的治疗初期阶段及剂量调整阶段每周测定1次血清钙浓度,在维持期至少每2周测定血清钙浓度。

  若患者血清钙浓度为75-84 mg/L(1.8-2.1 mmol/L),盐酸西那卡塞原则上不增量(可根据情况减量),考虑使用钙制剂或维生素D制剂,每周至少测定一次血清钙,建议实施心电图检查;当血清钙恢复至84 mg/L(2.1 mmol/L)以上才可增量盐酸西那卡塞。

  若血清钙浓度<75 mg/L(1.8 mmol/L),立即停用盐酸西那卡塞;需确定血清钙恢复至84 mg/L(2.1 mmol/L)以上,才重新开始给药,并从停药前剂量或更低剂量开始给药。


  哪些患者应慎用拟钙剂?

  患者有以下情况时慎用拟钙剂:

  ➤低钙血症;

  ➤有癫痫发作风险或既往有癫痫史;

  ➤肝功能异常;

  ➤消化道出血或既往有消化道溃疡病史;

  ➤孕妇及可能怀孕的女性;

  ➤哺乳期女性,若不得已需使用时,应中止哺乳;

  ➤由于65岁以上患者较65岁以下患者的不良反应(特别是QT间期延长)发生率呈增高的趋势,因此65岁以上患者应谨慎使用,发现不良反应时及时减少剂量或停药。


  与其他药物同用有何注意事项?

  细胞色素P4503A4酶(CYP3A4)强抑制剂类会导致盐酸西那卡塞药物浓度升高:CYP3A4可部分代谢盐酸西那卡塞。如果患者开始使用CYP3A4强抑制剂(如酮康唑、伊曲康唑),则可能需要减少盐酸西那卡塞的剂量1391。合并使用这些药物的患者应密切监测PTH和血清钙浓度。

  通过细胞色素P4502D6酶(CYP2D6)途径代谢的药物需减少剂量:盐酸西那卡塞是CYP2D6的强有力的抑制剂。通过CYP2D6途径代谢的药物特别是那些治疗剂量范围狭窄的药物(如氟卡因类和大多数三环类抗抑郁药)可能需要减少剂量。




  来源:中华肾脏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