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肾友专栏 > 肾友故事

当尿毒症不可避免,我要保护好这条“生命线”!

更新时间:2020-09-21    编辑:管理员    浏览:1370


这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腹透中心的一位患者真实经历,故事原型是一名42岁男性退伍军人。

从小到大,我从未进过医院,我妈说我壮得像头牛,要不我哪能在青海高原那气候恶劣的地方一呆就是25年!可我怎么偏偏得了尿毒症,一定是老天爷跟我开的一个玩笑!我的战友们要听说了,一定会认为我被人恶作剧,打死都不会相信。

从1月前入职体检查出来这病,到躺在这张病床上,我的脑袋就没有一天属于我。不知道是血压高,还是被吓蒙了,还是什么别的毛病,我只觉得脑袋里一片混沌,完全不能正常思考。刚才一个梳着齐刘海的小护士进来说,明天要给我做手术放腹透管,让我洗干净身体、喝通便药,排便,放松心情,睡个好觉。小护士声音很脆,干净利落,一副轻车熟路的模样。

门诊时杨医生让我看过其他病人的腹透管,从皮肤穿出来挂在身体上,像个钥匙链似得。我其实好想问,这腹透管怎么进肚子里的,又怎么穿出来的?手术听说是局麻,会不会很痛?可当小护士问我有什么问题时,我想都不想就摇头了。

大老爷们的,这点痛应该不算啥!哪好意思问东问西的。我生平最痛的一次,是在青海高原上修路时,和战友一起搬一块石头不小心砸伤了自己的脚。所幸脚保住了,但那个痛,毕生难忘,当时疼得我直喊娘!这手术应该不会那么痛吧?真是辗转难眠,我一宿都在想着手术的事情,第二天早上血压就飙升到180/120mmHg!这一天好漫长,早饭后又一直不让进食,我胃里搅翻着胃液,咕咚咕咚响个不停。好不容易捱到晚上八点,手术室才通知我上台。

两个穿着一身绿衣服的姑娘推着平车走进病房。我原本想说自己能走,不用她们推,可一看那个架势,竟然禁不住浑身发软,被她们连拖带拽到了平车上。通往手术室的走廊寂静无比,除了平车轱辘的声音再无其他。我双眼紧盯天花板,头皮一阵阵发麻,拼命告诫自己不要胡思乱想,却还是抑制不住想逃离这一切的冲动。整齐的手术间里布满各种仪器和医疗用品,我躺在了手术床上,苏护士迎上来七手八脚地忙乎了一阵,我发现自己瞬间变了样。前胸上贴着的电极片正在将我的心跳实时送达到一个电子屏幕上,鼻子里插着的吸氧管弄得我直想打喷嚏,双臂被适度地张开并固定着。

嘿,真奇怪,在这么恐怖的手术间里我却终于平静下来,心想,除了任人宰割我已别无选择了。

“怎么样,害怕吗?别怕痛,我会给你打多些麻药的。”

“你的胳膊是不是不太舒服,想挪动一下吗?你冷吗,一会儿消毒的时候会有些凉,不过盖上单子就不会冷了。”

这一连串的安慰和问候来自我的主刀董医生,她的声音不大,却坚定而自信,刹那间让我觉得踏实了许多。

手术开始了,一阵刺痛和麻胀感过去之后,我听到了各种金属器具清脆的碰撞声,电刀“吱吱”的声音,听到董医生在说:“嗯,这脂肪还比我估计的要厚点呢。”我是不是吃得太多了,很多油吧?”我饶有兴趣地问。没人回答我,董医生和她的助手默契地动作着。

“大夫,插上这根管后别人都能看出来吧,会不会行动不方便啊?哎呦,痛!”

“好,我再给你打点麻药啊!你微张开嘴平缓呼吸,肚子别绷劲!”董医生嘱咐道。

“哎呦,不行,还是痛,我不做了行吗?”

“不做?你想开着肚子出去?我可没办法帮你装上拉链啊!”董医生开玩笑地说,一旁的苏护士也打趣到:“别,千万别!你坚持啊,男子汉怎么也得比刚才那老太太强吧?人家都平安无事呢。”

嗨,豁出去了,我还是捏紧拳头忍着吧。不一会儿,我感觉到一个软软的东西进到我肚子里,然后突然有点想尿的感觉,紧跟听到董医生说:“不错,很流畅!好了,咱们已经完成最关键的步骤了,下面就该一层层关腹了!”

“这么快?董医生,您不用着急,好好做啊!我现在不怎么疼了”。喔,快结束了,我顿时放松了许多,竟然睡着了一会儿。

“好了,结束了。来,你伸手摸摸自己肚子上这根软管,是你的生命线喔,以后可要好好保护它。”我如梦初醒般睁开眼。

“请描述一下你的疼痛感受,10分满分,你打几分?”苏护士问我。

“5分左右吧!”我说。“那你刚才嚷嚷着不做了!”董医生和苏护士异口同声地问。

“嗨,我不是害怕嘛!想让你们下手再轻点。”我不好意思地嘀咕。

腹透置管手术示意图


还是那辆平车,我被推出手术间,妻子焦急地脸迎面而来。看到我还“活”着,她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其实想来,这手术也没啥!还害我昨晚上睡不着觉,真不至于!我心里想着,穿过那条寂静的走廊。我知道,装了腹透管,自己的人生将从此有所不同。而对即将到来的改变,我该如何去面对呢?我暗暗期待着。

此文以叙事体裁讲述一个患者接受腹膜透析置管术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希望帮助更多终末期肾衰患者打消焦虑和恐惧,勇敢面对并接受透析治疗。

腹膜透析技术是简便有效的居家治疗,在卫生经济性上具有显著优势,正在世界上多个国家或地区广泛应用。腹膜透析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医护对患者实施科学系统地教育,通过提升其自我管理水平、密切配合诊疗措施,达到预防并发症、降低住院和死亡风险的目的。








本文转载,版要归原作者所有